平利女娲茶 茶园直销官网 欢迎您光临!
手机版 扫一扫
女娲资讯

女娲故里:巴山深处女儿红

时间:2017年08月04日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 加入收藏 】【 字体:

她们,用勤劳装点山水家园


  “自古豪杰有万千,谁说女子不如男。”

  云雾缭绕,溪水潺潺,细雨蒙蒙。平利县广佛镇太平河边的一片青翠欲滴的茶园里,一位女子正在专注地清除着杂草。待走近时,她的美丽让记者惊叹不已。她着一袭黑衣,皮肤白皙,长着一双迷人的大眼睛,雨雾的浸润使她面若桃花。

  记者在感叹巴山女子美丽的同时更感叹她们的勤劳。

  她叫谭晓梅,2000年从卫校毕业后到西安打拼。从在干洗店打工到在西安骡马市开起自己的服装店。后来,为了结婚,她回到平利,在县城开了4家服装连锁店和平利第一家西餐厅。不料,在县机关工作的丈夫又考进了省委机关。按说,这时的谭晓梅应该随丈夫回到西安。然而,在家乡创业路上干得正起劲的谭晓梅却收不住自己的脚步,她将女儿留在西安交给婆婆照料,自己又只身回到家乡继续创业。

  在平利全面发展茶叶产业的大环境中,2013年,谭晓梅在县、镇政府的支持下,她用自己的积累和贷款,注册了“沃源美”茶叶商标,在老家广佛镇开始了茶叶的种植、加工和销售。

  “太平河边上这块茶园共480亩,对面山上还有890亩”,雨雾中,谭晓梅指着自己的茶园位置,“种茶不是一件轻松的的事,最忙的时候有400多人在园里采摘,连吃饭睡觉都顾不上。”

  在她的“沃源美生态茶庄”,记者参观了她的加工厂和正在装修中的生态游农家乐,品着她开发的“沃源美”茶,那颜色青绿诱人,那味道清香醉人……

  与谭晓梅不同,苗条精干的田珍是从地道的农家女发展到茶叶产业的领军人物的。

田珍自小喜爱茶叶,但却苦于家里没有茶园。直到10多年前,刚一结婚的她就迫不及待地要种茶叶。她说服了丈夫和公公,从邻村流转来32亩土地,开始了自己的茶叶梦……

  如今,田珍的茶园已扩大到2400多亩,建设有标准化的生产基地、茶叶加工厂和清洁化生产线。“田珍茶业”从平利开到了安康、西安,电商销售覆盖全国、直通海外,田珍也荣膺了“全国三八红旗手”的殊荣。

  城关镇西陈家坝村坝河边的山坡上,有一座占地65亩的生猪屠宰加工厂,已成为平利县生态产业的标志。它的老板就是被当地人戏称为“女屠夫”的贺胜春。

  贺胜春曾经是一名兽医,后来和丈夫一起经销了几年的摩托车。在摩托车经营日渐黯淡时,丈夫出外淘金,而已涉足商海的贺胜春也不甘“平庸”。在国家保住青山绿水,倡导生态产业的转型期,她不顾女子的身份,在县政府的鼓励支持下,2007年开始筹建生猪屠宰场。从2007年起,她一边屠宰生猪,一边摸索腊肉加工。她向贫困户提供仔猪,再以高出市场价价回收。因为适应了生态的发展,她的腊肉生意越做越火,注册的“贝贝家”自主品牌腊肉在安康有了专营店,在南方有了市场份额,腊肉销售达到了1000多万元。贺胜春在成就自己、成就一个产业的同时,也以女企业家的荣耀当选为安康市人大代表。

  “平利的山水养女人也造就女人,平利女人不仅美丽,而且都能干成事。”出生在平利的副县长陈永乐说,前多年,20多万人口的平利外出打工的女人有近3万人,近年来有4千多人返乡就业创业,办起各类经济实体849家。这不仅有青山绿水的滋养,还有“女娲故里”文化的熏陶。

  2016年8月5日,平利县120多位女企业家和创业者欢聚一堂,成立了自己的组织---“平利女子创业协会”。前面提到的贺胜春和田珍就是协会的发起人,谭晓梅及十多名女企业家也挑起了副会长的担子。“那一天别提有多高兴了,就像自己过生日一样,县上领导都来为我们喝彩助威”,至今,那天的荣耀和自豪还在她们的心头激荡。

  在这个巾帼精英的团队里,曾经的“女包工头”罗芳,为了保护家乡的青山绿水,回乡后坚持只做环保工业,她开发的环保砖厂和重金石矿业加工广受市场欢迎;大学生王秀梅紧随时代步伐,开设“农户+电商”式的绞股蓝合作社,带动群众增收;家政产业彭桂芹边做培训边服务,把一个个农民培训成城市从业者;90后的赵正霞看准婚恋市场,开创网上婚介,致力于“让单身汉因爱脱贫”的事业……

  去年以来,在协会党支部的带领下,女子创业协会积极投身脱贫攻坚的战场,掀起了“巾帼脱贫行动”,每个成员都有了自己的帮扶村和帮扶对象。贺胜春的企业去年帮助120多户贫困群众实现了脱贫,谭晓梅更是在去年帮扶松河村75户、285人脱贫的基础上,今年又肩负起松河村、白果坪村和东山寨村138户、481人的脱贫重任。

  在女子创业协会的公示牌上,记者看到,12个女企业家帮扶1052户贫困群众的责任明细表。会长贺胜春介绍说,她们是以“协会+企业+贫困户”的模式,通过流转贫困户土地、订单种养、入股分红和吸纳就业等形式进行精准扶贫,吸纳的务工农民已达数千人。



她们,以艺术传承茶艺文化



  “一杯香露暂留客,青花瓷杯献茶来。”

  傍晚,平利县青瓷茶艺二楼。

  如水的琴声悠然响起,古朴的红木色屏风缓缓推开,3位美丽如花的茶艺姑娘拖着长裙款款而出,于茶台前焚香敬气。

  随着一缕淡淡的青烟氤氲而起,白裳素美的伊人衣带纷飞,犹如拨弄琴弦,亦似拜月舞剑,烫杯、置茶、冲泡、洗茶、低斟等十几道工序一气呵成,观众仿佛置身于烟雨朦胧的江南水乡。

  一杯香茗奉上,清香扑鼻而来,一饮而尽后顿觉神清气爽。在茶道的洗礼下,记者似乎也体味出几分茶道。

  然而,这些茶艺姑娘并非专业人士,她们只是茶艺爱好者。

  地处巴山深处的平利,处在我国两大富硒区内,是茶叶的最佳生长区。因地形海拔高度不同,自古就有“八仙云雾”“三里垭贡茶”“三阳碧螺春”等多种茶叶品种,其中“三里垭贡茶”曾是清代的贡茶。

  近年来,为了抗击市场风险,平利县统一注册了“女娲银锋”品牌,作为全县免费使用的品牌,在统一管理、规范平利茶产业的同时,也为平利茶叶的销售打开了市场。此外,平利因其独特的生态环境成为我国开发最早、规模最大的绞股蓝人工栽培基地县和国家绞股蓝标准化示范区,有着“绞股蓝故乡”的美誉。目前,平利拥有绞股蓝野生资源约5万亩,年产干品1000余吨,被评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也许因为如此,平利人自古就有品茶论道的传统习俗。

  考古发现,平利民间留存有唐代饮茶的青瓷茶注子和宋代制陶名师孟臣亲制的紫砂壶,平利茶饮礼俗文化也由此被发掘。经世代相传,淳朴厚道的农家茶、高雅古典的盖碗茶、悠闲恬淡的绞股蓝茶、清静庄重的女娲山茶以及喜庆互动的婚俗茶都完整地保留了下来。

  2003年,由多位业余爱好者组成的第一支茶艺表演队在西洽会专场品茗推介会上亮相,一时博得全场好评。在之后的安康龙舟节、陕西茶博会以及平利自办的4届“茶之旅”文化节中,平利茶艺姑娘的才艺表演成为特邀节目,还代表陕西省政府出访了俄罗斯,荣获了“中华茶艺之星”的殊荣。

  出访归来,十几个茶艺姑娘重新思考着自己人生的价值,掂量着茶艺礼俗文化在家乡传承的意义。于是,2008年5月,一个有组织、有专业文化素养的茶艺创作、培训、表演、文化研究的“平利茶艺协会”应运而生。

  在县领导的支持下,在老一辈民俗文化工作者的挖掘中,茶艺协会收录了众多的民间传说、茶诗茶歌活动等素材,将其融进了女娲、八仙文化里。周林燕、罗丹、马亮等年轻骨干不断创新,陆续改编出仙姑茶、丽人茶、君子茶艺、陆羽茶道、青花诗韵女娲茶等一系列主题鲜明的表演节目,宣传传承和弘扬茶艺文化,为平利摘回了省茶叶节茶艺表演金奖、全国茶艺职业技能竞赛总决赛团体铜奖等多项荣誉。

  于是,不知从何时起,游客无论走进平利的哪个茶叶店,买不买茶不打紧,先看茶艺再品茶成了待客的常态。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平利茶艺协会因茶叶而生,更是为着茶文化的传承而生。”会长王静告诉记者,如今的茶艺协会已经由最初的十几人发展到了100多人,她们策划编制的茶艺课程已纳入到全县幼小教育阶段的兴趣培养中,一大批现代茶艺小淑女,正在平利的山水间成长着。


她们,把颂歌传向家的远方



  “山南女子多才俊,歌我山河忠我心。”

  “水清清,天蓝蓝,天书峡谷大草原,我要去八仙,我要去八仙”“五峰欢笑掌声起,坝河欢唱迎宾曲,秦风楚韵新民居,民风淳朴美山茶”……

  即使你五音不全,即使你没有歌唱天赋,如果在平利逗留几日,你也会变成一个歌者,学会几首平利的山歌。

  倘若你不信,你可以去问一个人。

  她,就是被人称为“平利一姐”的胡青花。

  曾在山村执教11年的胡青花,因经常主持县上部门的各类调研、观摩活动,于2010年被调入县政府接待办,成为平利的宣传大使。为了能更好地向外界推介平利,她一到任就带着从各部门挑选的十几个姑娘,创办了“导游协会”。每天下班后,她们聚在一起,就如何推介美丽平利各展其长,她们将歌、舞、主持、解说、礼仪服务融于一体。

  她们就这样日复一日地训练,就这样日复一日地成长。

  渐渐地,胡青花的娘子军扩大到120多人,她们个个亭亭玉立,神采飞扬,抬腿能跳,开口就唱。一袭长裙时,典雅如诗;一身工装时,朝气蓬勃。事关平利的事,不分时间地点,她们随时进入工作状态。在几乎每天都进行的龙头村茶园歌舞演出中,只要胡青花的队伍一到,立刻就会融入其中,她们比演出队还卖力,不知情的人还以为她们是一起的。

  她们也确实是一起的,因为,她们都是巴山的女儿,她们都有着山水相连的情怀。

  7年来,胡青花和她的娘子军几乎跑遍了全国,在上百次的国家级、省级、市级推广交流的舞台上,这群巴山姑娘以“美丽典雅、热情大方、智慧专业”的赞誉红遍了网络。这巴山深处的女儿红已成了安康市推广团队的标兵,当然也成了上级或外地“挖墙脚”的对象。

  然而,不管是面对诱人的待遇还是眼馋的职位,胡青花、余婧、张宏艳、胡琼、李丹、桂渝茜、黄晨等等巴山姑娘,一个也没有外流,她们在宣传着家乡、赞美着家乡的同时,也深深依恋着家乡。

  县委书记郑小东告诉记者,来平利的许多人没记住书记、县长,却都记住了胡青花。

  他的话语,虽然听得出有些失落,却也不乏自豪。

  如果说,胡青花和她的娘子军是用最直接的讲解、演唱、歌舞的形式宣传家乡,那么,另一支团队则是用纸和笔或键盘,将对家乡的赞美和对世间的感悟传递到更远的地方,留存给更远的未来。

  2014年春,为欢庆“三八节”的到来,平利县文联尝试着面向全县女性征集了一次文学作品,却出乎意料地收到了100多篇来稿。组织者在兴奋之中,编发了一期《女作家》专刊,不想在安康文学界竟引起一片轰动。于是,乘着安康文学馆组织研究安康女作家现象的难得机遇,平利县开始筹划成立“平利女子作家协会”。

  2016年3月,协会正式成立,初始会员30人,县委宣传部干部、省作协会员任冬莉出任协会主席。

  到记者采访时,这个成立仅仅一年的协会,会员已翻了一倍,作品更是遍发全国。在这群女子的作品中,人们似乎可以触摸到大山的云雾,体验到河边的嬉戏,嗅闻到茶园的清香,还有那巴山女子的似水柔情。

  在任冬莉的《水韵天书》里,你能看到----“正是日出的时候,山风里弥漫着树木的清香,远远看去,高高低低的山尖像一颗颗九天落下的翡翠珠子,浑圆剔透,阳光在山尖上倾泻下来,夏日的清晨温柔无比”……

  在李莉的《醉在春天的田野里》,你能看到----“大贵镇金岭新村也是最好的见证,村委会的广场上各种锻炼器材,篮球场为农民劳作之余提供了休闲娱乐,锻炼身体的舒适场所,也是人们劳作之余放松心情,人与人之间沟通交流的最好去处”……

  在陈玲的《“蜜”谋脱贫》,你能看到----通过八仙镇贫困户陈进先不等不靠,养蜂致富的故事,鼓励、号召贫困户激发内生动力,早日脱贫。

  在诩真的《我的瑜伽姐妹》,你还能看到----通过记录健身房“一本书换一节瑜伽课”的公益活动,社会爱心人士以各种方式为山区儿童送去知识和温暖……

  还有,她们用散文怀念过去,念“一封信将被距离拉长的思念,时光里发酵的情感,梦里辗转不眠的相思”;她们借诗感恩生活,唱“感谢上苍,赐我以茶的姿态,在滚烫的沸腾后,迎来淡淡的清香”;她们用平铺直叙的汉字议论思考巴山深处平利人的精神,说“平利人爱生活、懂生活”……

  据粗略统计,平利女子作家协会至今已发表各类作品三百余篇,不仅走出了大山,还传播到了全国。其中,会员诩真还出版了个人诗集《暗喻之美》,受到业界好评。

  就是这样一群巴山女子,她们,在纵情山水间激扬文字;她们,在白云裹身中沐浴心灵;她们,优化着山城的气质;她们,丰润着文学的内涵。她们用现代思维的方式参与着家乡的富裕,用朴实无华的语言见证着家乡的进步,她们毫不吝啬对家乡的赞美,于青山绿水间,把文字编织得愈加美丽,成为回荡在巴山深处的不绝赞歌。


  她们是巴山的使者,她们是时代的歌者。

  即使,经千年万年,历千里万里,有了她们,民歌不老,文学不朽。

  在这个一天热过一天的夏季,记者三到平利,难忘那青山绿水的滋润,难忘那青翠欲滴的茶园,难忘那云雾飘渺的梦境,更难忘,与这“女儿红”的不期而遇。

  她们,生长在山水之间,是大山的女儿,是女娲的后裔,是山河的精灵。她们,既有水一样的柔情,又有山一样的坚韧,既有靓丽的容颜,又有女娲般的情怀。为着金山银山的幸福生活,她们不仅扛起了大山的责任,而且以高洁、灵秀、坚韧和勤劳的品格,成为闪耀在青山绿水间的一道道女儿红,温柔了岁月,惊艳了时光,羡煞着八方来客……


上一篇:平利女娲茶家乡建设:副县长魏传利踏查龙头农耕风情小镇建设进展情况
下一篇:平利县举办迎国庆“平利女娲茶杯”职工羽毛球、乒乓球赛
(作者:女娲茶官网 编辑:平利女娲茶)

我有话说

 以下是对 [女娲故里:巴山深处女儿红] 的评论,总共:0条评论

新文章

门文章